國外采用了哪些方法生產鑄造高速鋼軋輥?
答:鑄造高速鋼軋輥最早在1988年由日本研制成功并在熱帶連軋機上使用,美國于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引入高速鋼軋輥,歐洲起步相對較晚。高速鋼軋輥一般定義為高速切削時具有保持硬度能力的工具鋼。作為軋輥工作層材質,在熱軋時具有高的紅硬性、高的耐磨性,高速鋼軋輥中的碳元素以及其它形成碳化物合金元素的含量一般都大于15%,而在工具鋼軋輥中則小于15%。高速鋼軋輥與半高速鋼軋輥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合金含量的差別,兩者碳元素以及其它形成碳化物合金元素的含量相差近一倍。
大量使用的鑄造高速鋼軋輥主要采用以下3種方法進行生產:一是立式離心澆鑄方法,歐洲和北美采用這種方法生產HSS軋輥;二是CPC-連續澆鑄方法,在日本60%~70%的HSS軋輥(離心復合高速鋼軋輥)用CPC方法生產,30%~40%的HSS輥用離心鑄造方法生產;三是ESR-電渣熔鑄法,這種方法是在CPC法的基礎上加上電渣凈化作用的一種生產HSS輥的方法,國外已用這種方法生產了少量軋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