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王志 通訊員陳留剛 趙飛
6月14日—16日,由河南、遼寧、山東、山西、浙江、貴州六省耐火材料行業協會主辦,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全聯冶金商會、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支持,中國貿促會冶金行業分會、河南省新型耐火材料創新中心、山西省陽泉市郊區工信局、河南省澠池縣工信局協辦,冶金工業國際交流合作中心承辦的“第十九期耐火材料新知識講座”——耐火材料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暨第八屆鋁硅質耐火原料博覽會在上海市舉辦。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原巡視員,全聯冶金商會常務副秘書長賈銀松;鋼協副秘書長,冶金工業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蘇長永;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駐會副會長李永全出席會議。河南省耐火材料行業協會會長靳親國、遼寧省非金屬礦工業協會會長張國棟、山東省耐火材料行業協會駐會副會長張繼明、山西省耐火材料行業協會會長馮建明、浙江省耐火材料行業協會會長姚令春、貴州省耐火材料行業協會會長程念生等主持會議。
李永全在致辭中表示,當前,耐材行業面臨需求減弱、原燃料成本高、區域承包價格下降、應收賬款上升、企業利潤下滑的局面。在目前需求難有增量的背景下,耐材行業的產能治理、聯合重組將是下一步行業穩定局面、跨越周期的關鍵舉措。耐材行業要緊盯鋼鐵行業發展模式和格局的變化,主動適應綠色低碳發展新需求,形成共同的和諧價值鏈,引導和強化行業自律發展,鼓勵以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優化市場格局,進一步提升產業集中度。
靳親國介紹,今年河南省耐材行業摘掉“兩高”帽子后,引起了國內耐材主產區當地政府對耐材行業的高度重視,多地出臺了相關產業政策,為耐材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應當看到,目前,耐材行業還存在集中度低、利潤薄弱、投入改造和研發的資金不足、企業間市場協作分工合作觀念滯后、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產學研用高效研發關鍵共性技術的體系還未形成等問題,這些問題要進一步研究。耐材企業要理性思考,不盲目擴大同質化產品產能,尋求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提高數字化裝備水平,通過3年~5年的努力,使耐材行業全面實現跨越提升。
會議特邀賈銀松、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李勇、武漢科技大學教授李亞偉、中國寶武寶鋼股份中央研究院首席專家甘菲芳、河南科技大學教授周寧生、鄭州大學教授馬成良、河南工業大學教授石凱圍繞耐材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進行了專題報告。
賈銀松在報告中表示,鋼鐵行業要構建產銷規模適宜、要素配置合理的公平市場秩序;建設現代化鋼鐵產業體系,形成布局結構合理、資源供應穩定、技術裝備先進、質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競爭力強、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他建議,耐材行業要在鋼鐵行業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進程中謀發展。
李勇在報告中對我國Al2O3-SiO2天然礦物和剛玉耐火材料的性能進行了介紹,分析了我國Al2O3-SiO2質耐火材料的特點。他認為,對選礦后的尾礦、中低品位Al2O3-SiO2質礦物的高效利用是我國鋁硅質耐火材料的發展方向。
李亞偉在報告中介紹了含碳耐火材料低碳化技術、不定形技術、輕量低導技術等先進技術。他認為,要用綠色低碳耐火材料的技術創新來支撐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
甘菲芳介紹了低碳煉鐵、低碳煉鋼等技術對耐火材料的影響。她表示,耐火材料助力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既要“綠色低碳制造”又要“制造綠色低碳”。“綠色低碳制造”即耐材產品在制造過程中要確保綠色低碳,主要表現為品種質量優良化、資源消耗節約化、生產過程環保化及使用過程無害化。“制造綠色低碳”即幫助鋼鐵企業用戶在產品應用中實現無害環保、長壽命、減少過程溫降等。
周寧生認為,我國耐材行業發展存在的不足表現為:不定形耐火材料和輕質隔熱制品占比增量不明顯;原料資源不平衡,噸鋼耐材消耗指標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他建議,耐材行業要追求合理成本下的最佳壽命和效能,而非單價越低越好;同時要重視對天然二氧化硅、氧化鈣資源的利用,開發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原料;整合創新資源,構建基于解決關鍵重大技術問題的創新網絡和創新體等。
馬成良代表鄭州大學高溫功能材料研究所和河南省高溫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做報告。他介紹了我國西藏地區優質陸生微晶菱鎂礦資源特點和鄭州市協同創新重大專項“基于微晶菱鎂礦的高性能氧化鎂質材料研發與應用”研究項目情況,分析了微晶菱鎂礦及其粉體的特性,重點介紹了基于微晶菱鎂礦的高純高致密度燒結鎂砂、改性鎂砂骨料、活性氧化鎂結合澆注料、高活性氫氧化鎂/氧化鎂吸附材料、新型鎂鋰合金5個方面的研究。
石凱在報告中提出,目前,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耐材行業的共識,亟須構建耐火材料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標準體系。基于此,河南省耐火材料行業協會牽頭制訂了《高溫材料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T/CHNRISC 0005—2023)團體標準。與現行同類標準相比,該團體標準具有較好的廣泛性、適應性、先進性,體現了差異化原則,可以對行業存量的迭代與提質增效、增量的把控與優質優用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
會議還公布了第八屆鋁硅質耐火原料金獎(43項)、設備推薦獎(16項)的獲獎名單。此次論壇共有300余人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