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世界軋輥材質發展的一個明顯特點是合金元素的廣泛使用以及合金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由于板帶軋機軋輥尤其是薄板連軋機軋輥對產品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 板形及平直度、沖壓性能、涂鍍性能等具有直接的影響,研制工作一直集中于這類軋輥。在冷帶連軋機上,工作輥廣泛采用 5%Cr 型(MC5)鍛鋼工作輥,并配備使用了以表面鍍鉻和電火花毛化(EDT)技術。冷軋支承輥方面由于工作輥性能的提高,對支承輥的材質及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外3%Cr、5%Cr 等各種材質的鑄造和鍛造軋輥已被研發成功和大量投入使用,為了進一步提高支承輥的使用性能,國內一直在對支承輥的成分和組織進行研究。
與此同時,國外采用埋弧焊制造工藝生產的 Fe-Cr-Mo-V 系列堆焊支承輥,其組織為貝氏體-馬氏體并帶有均勻分布的細小碳化物,其軋制量超過鍛鋼輥1 倍,修復支承輥所需費用為鍛鋼軋輥的一半。這項技術在當時引起國內軋輥同行的高度重視。研究人員在線、棒、型材及鋼管軋機上開發成功了硬質合金CIC軋輥。這種 軋輥是用鑄造的方法將碳化鎢硬質合 金與球鐵熔合制成復合輥環,用機械、 液壓的方法將復合輥環裝配在鍛鋼軸上制成組合軋輥,由于硬質合金高的硬度及耐磨性和鍛鋼軸的優良強韌性,且能多次使用,降低了這種軋輥的制造成本。CIC軋輥在線棒材及鋼管軋機上使用,其壽命是合金鑄鐵軋輥的 5 倍~10 倍。20 世紀末,國內曾對 CIC 軋輥進行研制,但未獲得成功。21世紀對CIC軋輥的研發,依然是國內軋輥開發的重點課題之一。(朝陽聯強軋輥有限公司專家組)
圖為朝陽聯強軋輥有限公司出口南美巴西的軋輥。